人文社科成果
“十二五”以来,学校坚持项目驱动、成果导向的思路,通过创新机制、改革评价、强化激励等措施,不断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实现了高水平科研成果量质齐升。
“十二五”以来,学校人文社科共发表高水平SSCI、A&HCI论文32篇,一类期刊论文81篇,二类期刊论文746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2308篇,出版著作650部。其中专著310部、编著或教材273部、译著等26部,工具书23部,古籍整理16部。33项成果通过湖南省社科成果鉴定,其中省内领先成果7项,省内先进成果16项。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项目《红藏(1915—1949进步期刊总汇)》于2015年由澳门新葡3522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项恢宏的出版工程收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办和在中国共产党影响、组织下创办的151种红色期刊,影印、汇编成428卷3亿字的大型原始期刊资料集。《红藏》的出版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995年以来,澳门新葡3522官方网站共获得第一至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95年、1998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第三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2015年)一等奖1项;第十六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2010年)二等奖1项;第二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奖(2010年)二等奖1项;湖南省首届至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2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2016年、2017年)特等奖2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84项,合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16项。
“十二五”以来澳门新葡352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序号
|
获奖作者
|
奖励名称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1
|
唐正芒,高其荣,邹华斌,刘小莉,李志红,张海燕
|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新中国粮食工作六十年
|
二等奖
|
2
|
何振,陈艳红,杨畅,钟瑛,贺佐成
|
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
|
二等奖
|
“十二五”以来澳门新葡3522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序号
|
获奖作者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1
|
彭国甫、盛明科、鄢洪涛、余敏江
|
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的绩效评估与模式创新研究
|
特等奖
|
2
|
季水河
|
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
|
一等奖
|
3
|
杨向荣
|
艺术现代性与当代审美艺术
|
一等奖
|
4
|
吴建雄
|
“筑牢权力之笼”与预防职务犯罪司法研究报告
|
一等奖
|
5
|
喻建中
|
关于制定《共产党员行为指引规定》的建议
|
一等奖
|
6
|
陈代湘、方红姣、李伏清、王丽梅、蒋波
|
湖湘学案
|
一等奖
|
7
|
颜佳华
|
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
|
一等奖
|
8
|
何振,陈艳红,杨畅,仇壮丽,向立文
|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研究
|
二等奖
|
9
|
熊辉
|
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二等奖
|
10
|
盛明科
|
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制度安排研究
|
二等奖
|
11
|
黄显中
|
公正德性论---- 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研究
|
二等奖
|
12
|
颜佳华
|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政府权力运行机制重塑研究
|
二等奖
|
13
|
唐正芒
|
新中国粮食工作60年
|
二等奖
|
14
|
杨思洛
|
网络引证视角的知识交流规律研究
|
二等奖
|
15
|
刘中望
|
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研究(系列论文)
|
二等奖
|
16
|
王向清,李伏清
|
冯契“智慧”说探析
|
二等奖
|
17
|
刘业超
|
文心雕龙通论
|
二等奖
|
18
|
刘中望
|
瞿秋白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系研究(专著)
|
二等奖
|
19
|
雷炳炎
|
明代宗藩犯罪问题研究
|
二等奖
|
20
|
彭中文
|
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模式与路径研究
|
二等奖
|
21
|
欧爱民、倪洪涛、陈红梅、胡军辉
|
法治湖南的个案推进——以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为样本
|
三等奖
|
22
|
倪洪涛
|
大学生学习权及其救济研究
|
三等奖
|
23
|
吉成名
|
宋代食盐产地研究
|
三等奖
|
24
|
王协舟
|
基于学术评价视阈的中国档案学阐释与批判
|
三等奖
|
25
|
廖永安
|
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
|
三等奖
|
26
|
杨思洛
|
网络引文的相关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
三等奖
|
27
|
刘中望
|
媒介新技术与大众文化——现当代传媒文化研究
|
三等奖
|
28
|
盛新华、李军华、朱军、刘晓丽、唐智燕
|
汉语研究丛书
|
三等奖
|
29
|
杨向荣
|
现代性和距离: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美学
|
三等奖
|
30
|
王向清
|
冯契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贡献
|
三等奖
|
31
|
彭中文
|
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组织管理研究
|
三等奖
|
32
|
刘友华
|
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机制研究:以调解为考察中心
|
三等奖
|
33
|
李永春
|
蔡和森思想研究
|
三等奖
|
34
|
罗如春
|
后殖民理论下的身份认同话语研究
|
三等奖
|
35
|
鞠方、周建军
|
房地产泡沫研究
|
三等奖
|
36
|
符继成、赵晓岚
|
词体的唐宋之辨:一个被冷落的词学论题
|
三等奖
|
37
|
盛明科
|
网络舆情与公共安全联动应急的对策建议
|
三等奖
|